从2015年开始起,孟想就再也没去过美发沙龙店剪发了。倒不是说店里的理发师水平不行,而是他越来越不喜欢那里的氛围。 “先生,您好。我们家最近新推出一款护发素,您要不要尝试下?”“谢谢,不用了。”“我看您是第一次来我们店,要不要办张卡将来邀朋友一起来剪发?”“不了,咱下次再说吧。”
一连串的对话对孟想来说,既熟悉,又“刺耳”。他不喜欢美发沙龙店里的各种推销宣传,在这样的环境里剪发,让他难以“忍受”,甚至想到过要逃离。
城墙根脚下长大的孟想爱好广泛,高中迷摇滚乐,大学喜欢男士服装造型,诸多爱好中他更痴迷男士发型,“男士的发型很重要,长一点、短一点都会传达出不同的感觉,这或许就是男人的味道吧。”
将爱好变成职业一直是这个大男孩的梦想。2015年的一天,孟想去一家barbershop店剪发,偶然认识了这里的一位理发师卢伟,他们聊美式文化、谈理想、秀文身,不一会的功夫,一款复古油头就“出炉”了。
孟想对自己的新造型很满意,和这位理发师成了“好伙计”,每次剪发都找他。让孟想没想到的是,这位理发师竟成了自己的合伙人和老师,“我跟他就像久别的老伙计见面一样无话不谈,剪发时也没有‘推销’环节,特别喜欢这种感觉,久了竟萌生了一起干的想法,俩人一拍即合。” 辞旧迎新的年味渐渐散去,这家西安最早的barbershop开业了,与其他美发沙龙店不同的是,这家店只为男士服务。
barber一词来自于西方国家,是理发师的意思。早期欧洲流行的“放血疗法”就是由理发师完成的,他们拥有功能各异的刀具,跟外科医生别无两样。 从那时起,理发行业的建筑标志三色柱就取自医学之中——红色代表动脉,白色代表纱布,蓝色代表静脉。直到1745年,英国成立皇家外科学会,理发师才与外科医生分了家。“中国人最早是从美国得知了barber文化,而barbershop就是当地的社区理发店。”孟想说。
而今,在太平洋彼岸的古城西安,孟想以及他的团队把barbershop店“搬”到了城墙根下,他既是创始人之一,又是一位理发师。这里没有啫喱水,也没有护发素,剪子、推子、梳子就是理发师的所有工具。孟想推崇的理念是用最传统的工具,还原男士最初干净、简单的造型。
店里不讲价,更没有店长、总监一说,一律剪发120元、修面60元。顾客坐在背对镜子的座椅上,完成一次对理发师完全信任的发型冒险之旅。除此之外,还可以尽情享用啤酒、品美式咖啡、甚至可以慵懒地躺在沙发上抽烟发呆。三五个伙计,即使不剪发,在这里享受一下午的懒散时光,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人说:“这里很man。”
剪发的间隙,孟想会跟好友、老顾客吹吹牛、叙叙旧。欢声笑语中,他觉得日子比原来过得富足、有激情。孟想大学毕业后在教育行业干过一段时间销售,由于业绩不错升了职,“2011年那会儿,西安教育行业前景不错,我下海开了家培训机构,收入不菲。”
但生意场的得失终不是孟想所想要的,他心理很清楚自己热爱的是什么。放着学校校长不做,却当了一名理发师,父母对孟想的做法不理解,却又拗不过他,只好持“观望”态度。那时,唯一支持他的只有妻子,“她是最理解我的人,是她给了我最大的支持,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如今,孟想的店在西安小有名气,每逢节假日,早上还没开门,排队的人就可以组成一个球队了。“儿子拉着父亲来了,妻子代替丈夫来排队了,连上海、成都、江西都有人专程‘打飞的’赶来。”孟想只好开了个微信公号,接受顾客网上预约,每周休一天的日子持续了近三年,但他觉得这样很充实。
微信公号上有每位理发师的简介,孟想将自己做好的造型曝光在网络上,吸引了许多女粉丝疯狂围观,“我也想剪个偏男性的发型,孟老师我要pick你。”光留言到还好,甚至有女粉丝慕名而来,搞得孟想不知所措,“不好意思,我们店不接待女顾客,您也没见过哪个女士spa店里有接待男顾客吧?”
放弃了女顾客,不向顾客推销广告,孟想无形中失去了盈利的机会,但他就是要做最纯粹的barber文化。什么是barber文化?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氛围,更是理发师和顾客之间“老伙计”的关系。一时间,地面上又散落着些许头发,孟想习惯性地刷了刷手中的推子说:“背对镜子,把你的发型完全交给我,你敢吗?”
编辑:视频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