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安市书香之城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台,西安这座古城有了越来越多的网红书店,它们有的颜值高、有的藏书丰富……而在文昌门柏树林的一隅,藏着一家大隐于市的小众书店。它没有高大上的装修、没有世人追捧的畅销书,却仍吸引了五湖四海的爱书人前往。
书店老板孙庆华站在门口,两手交叉抱在胸前,看着淅沥沥的小雨陷入沉思。书店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单从“外貌”来看,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家书店。“这是网上说的那家网红书店吗?”随着顾客的到访,这份静谧才被打破。
“你要是想要买文史哲类书籍或者线装书,那就找对了,但是我们不是网红书店。”随着媒体的报道,孙庆华的书店不仅在西安火了,还火到了全国各地,来西安的游客总有按图索骥慕名而来的。
来的顾客姓王,从杭州到西安出差,抽空专门找过来的。推开门,书本厚厚地堆砌在一起,40平米的店面按书架回廊设计,只留两侧窄窄的通道。“过道太窄了,胖一点的读者可能过去都有点难度。”感叹完书店的“拥挤”,王先生就沉浸在书堆里了,孙庆华也不招呼,依旧站在门口。
“毕竟卖的是小众书,大部分找来的顾客也只是来看看,买书的还是以前的老顾客。”孙庆华不喜欢别人把他的书店称为“网红书店”,从当年固执地辞掉公职开书店起,孙庆华就坚持小众路线,只卖自己喜欢的文史类书籍,不卖畅销书,也不随波逐流。于是,小店也被圈内人冠以西安最“任性”书店的称号。28年来,他的书店从后宰门搬到柏树林,这股桀骜的气质从未更改。
孙庆华说,开书店其实是个苦差事,“刚开始的前两年顾客比较少,书店一度经营艰难,借钱筹款、拆东墙补西墙的事已是家常便饭,然而就这样,硬是坚持了下来。”孙庆华说,开书店是一直以来的梦想,他觉得自己的选择和品味不会错。“线装书本顾客群比较稳定,有时候一本书哪怕在店里放上两三年,但终会等到它的有缘人。”
目前,孙庆华店里的线装书藏书大约有四五千册,书架上贴着“线装书请勿翻阅”的告示。因为线装书非常的脆弱,所以来买书的顾客他都会告诉对方,看书要告诉他,由他来给顾客展示。
“读书是个人行为,爱买线装书的读者,一是爱看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收藏 。西安卖线装书的书店寥寥无几,专门卖的也就我这一家了。”孙庆华小心翼翼地打开一本线装书,“这一本是手工拓印、手工装订,而且是第一版,非常好!一般宣纸做的线装书刚刚印制出来时会散发出来墨香味,阅读的过程会非常享受。”
在孙庆华看来,书店行业本就不是一个赚钱行业,也就是能解决温饱,很多人开书店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坚持,“很多人就差最后一步。”
“判断一座城市的文化修养,就看这个城市的书店和报刊亭。但是开书店绝不能一窝蜂,不能看别人打造网红书店,你就学着开一个,那样到头来,你的书店肯定就是个死。”孙庆华认为,开书店也要像做人一样,要有自己的专长,而不是一味追求大。“全世界最大的书店都在中国,在国外书店大多都是小而精的,那些小书店不算是城市里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们悄悄矗立在街角一隅,但呵护得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与梦想。”
杭州来的王先生终于从书堆里走了出来,手里多出来三本小书,“今天时间不够,没有看仔细,随手挑了三本,不能空手回去。”孙庆华笑笑,将三本书用纸一包递了过去。
这绵绵细雨在傍晚来临前停了下来,顾客带着“战利品”满意而归,书店也再一次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孙庆华依旧站在门口,等着有缘人吱呀一声推开门,发现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
编辑:视频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