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将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米乐体育官方

发布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
持续加大保护力度 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2022年,我国将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持续加大保护力度 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2022年,我国将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拯救保护,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数量超过6000只,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记者22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拯救保护,大量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提高到74%,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更加丰富

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放归(回归)自然、人工繁育(培植)等措施,有效保护了90%的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类型,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目前,我国建有各级各类植物园近200个,收集保存了2万多个物种,占我国植物区系的2/3。野外回归珍稀濒危植物达到206种,其中112种为我国特有种。麋鹿、普氏野马曾一度在野外消失,目前通过人工繁育等方式,总数分别达近1万只和700只左右,并成功实施放归自然,重新建立了野外种群,生存区域和范围不断扩大。

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我国启动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在北京正式设立国家植物园,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同时,我国深入开展一系列制度建设和执法打击行动,全面禁止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调整发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定并实施相关配套管理制度。

据介绍,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按照《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的总体目标,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加大对大熊猫、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长臂猿、雪豹、长江江豚、苏铁、兰科植物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确保到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5%,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

此外,我国编制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将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格局、生态功能格局、生物多样性和典型景观分布特征,遴选出50个左右的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0%,有效保护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今年我国还将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功能良好的区域,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更多努力

开展珍稀特有鱼类放流,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

22日,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在湖北省武汉市白鱀豚馆正式揭牌。该研究中心由武汉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成立,将通过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声学、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持续维护并改善长江江豚繁育环境条件,着力攻克江豚饲养、繁育、保种等关键技术,为人工繁育个体最终回归长江奠定基础。

近日,《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印发,提出要实施重点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工程、亚洲象保护工程、旗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

保护生物多样性,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近年来,各地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从动物到植物、从陆地到江河,各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40年,约20种、数量近1000万尾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向长江放流,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和基因宝库,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介绍,中华鲟研究所自1982年成立以来,将人工保种、繁育放流作为长江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任务。截至目前,中华鲟研究所已成功驯养60多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为其迁地保护奠定了技术基础;已掌握20多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长江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圆口铜鱼等。

另一方面,栖息地环境的改善与恢复,是生物多样性改善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广东已建立1361个自然保护地,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框架初步建立,生态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同时,广东进一步加大动植物保护力度,修订发布《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

而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棵树”也有了博物馆。日前,一家专门的珙桐历史博物馆在长阳开馆,博物馆里有近千张图片资料和近百万字文字资料,展现了百余年来珙桐生长、繁衍、迁徙的历史。据介绍,珙桐又名“鸽子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更多发现

新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新增10343个物种及种下单元

生物物种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分类单元。要实现更高效的保护,摸清家底很重要。2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在线发布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较2021版新增10343个物种及种下单元——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10余年。

2008年开始,为了摸清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家底,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国内2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每条数据都由分类学专家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每年以年度名录的形式发布。

据介绍,2022版名录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分类学专家完成。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38293个,其中物种125034个,种下单元13259个。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不断更新的数据,也是近年来我国学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的一个缩影。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度中国学者在菌物分类学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380位中国学者参与发表了1124个菌物新名称,占全球新名称总数的近1/3。

“生物物种名录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数据,只有本底清楚了,才有可能更好地进行研究、保护及相关的决策。”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是唯一一个每年都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中国生物物种名录自发布以来,已经被广泛采用。

据统计,从2018年至今,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在线物种页面访问量超过1000万次,支撑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研究、保护决策及科学普及工作,对支持国家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相关国际公约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寇江泽、吴月辉、王浩、范昊天、强郁文、叶传增、洪秋婷)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米乐app官网下载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米乐app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