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首部基础性法律,内容十分丰富,奠定了中国网络安全保护和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框架,是引导我国网信事业沿着健康安全轨道运行的指南针,具有里程碑意义。《网络安全法》集中体现了网络空间各利益相关方普遍关心的问题,确定了网络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监管等多项法律规范和制度,这些规范和制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形成了一个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闭环系统。
为了配合《网络安全法》的宣传与贯彻,普及我国首部网络安全法,笔者将对《网络安全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进行系列解读,本期解读:网络空间主权法律制度。
“维护网络空间主权”是我国《国家安全法》首次确立的网络空间主权原则,《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加强网络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窃密、散布违法有害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网络安全法》继《国家安全法》之后再次明确这一原则,并从法律制度层面进步细化了“网络空间主权”在法律上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安全法》第一条指出,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第四条指出,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第五条指出,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以上规定集中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全球互联网治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尊重网络主权原则”,也标志着我国网络主权法律制度的正式形成,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安全与发展”互为一体双翼的世界主潮流,也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理基础。
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首次确立了以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以来,国家主权这一标志着民族国家正式步入国际关系舞台中央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印记,在此后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始终是国家之间宣示存在、主张权属的原则所系,同时也是各主权国家之间高频冲突、极力维护的关键所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被誉为国际法基石的《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国家间一项重要国际法原则。
互联网络时代,四通八达且如同巨浪般涌来的信息使人类生活、工作与思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和无边界性,亟需要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规则。2013年,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达成一份重要文件,确认《联合国宪章》及其其他国际法规范和原则适用于国家在网络空间的活动。笔者认为,随着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活动空间正在逐步拓展到网络空间,因此国家主权也逐渐从陆地、海洋、天空向网络空间延伸,形成基于国家领土主权“领陆、领空、领海”三维空间延伸出的网络空间主权——“领网权”。“领网权”作为国家主权的第四维空间,将与领土权、领空权、领海权并列成为国际法框架下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网络主权原则”和“维护网络主权制度”是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在互联网时代,最先提出并坚持倡导的一项创新性国家主权法律原则。
网络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同时也关乎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有赖于对网络空间主权的尊重和保护,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网络主权就没有网络空间安全。我国《网络安全法》确立的网络主权原则完全根植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理的基本准则,亦是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网络空间的延续与发展,是国际法适用范围的自然延伸。
笔者认为,网络空间主权原则表明国家在网络空间中既享有国际法上的主权权利,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法义务,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对内的最高权,各国有权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二是对外的独立权,各国有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三是防止危害国家的网络安全,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
关键词:王春晖 网络安全法 网络空间主权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