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caiji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国内市场的广泛使用,其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必然会增加皮肤科领域新的患者人群目前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配体的结合已成为临床上抗上皮细胞肿瘤的重要策略之一。痤疮样皮疹通常在患者接受efgr抑制剂治疗一周后爆发,其临床症状和病灶的分布情况与寻常型痤疮相似,唯一区别是因egfr抑制剂导致的痤疮样皮疹不会出现黑头粉刺。甲沟炎因egfr抑制剂导致的甲沟炎的发生率为15%~20%。如脱屑、瘙痒等。
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国内市场的广泛使用,其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必然会增加皮肤科领域新的患者人群
目前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配体的结合已成为临床上抗上皮细胞肿瘤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当egfr抑制剂起到抗肿瘤效果的同时其生理作用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也接踵而至。
用于egfr靶向性治疗肿瘤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egfr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酪氨酸激酶拮抗剂。包括人-鼠型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爱必妥)和全人型单克隆抗体panitumumab(vectibix)的针对egfr胞外区受体的单抗隆单体药物,以及针对egfr胞内区受体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拮抗剂吉非替尼(易瑞沙)和埃罗替尼(特罗凯)小分子药物,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此外,拉帕替尼(tykerb/tyverb)作为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二线治疗药物正在临床验证中。canertinib (ci-1033)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候选药物也非常具有代表性。canertinib被用于复发性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及恶化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及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egfr抑制剂导致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adr)为各种皮肤症状,包括痤疮样皮疹、皮肤干燥、湿疹、甲沟炎、头发和指甲也会发生一些变化。egfr抑制剂导致出现荨麻疹和过敏的情况在美国很常见,但是在欧洲一些国家就比较少见。本文就egfr抑制剂导致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方案进行介绍。希望致力于皮肤科领域的制药企业能从中发现新的治疗人群,能及时为满足患者的需求开发出相应的治疗药物。
痤疮样皮疹
痤疮样皮疹是伴随egfr抑制剂药物出现的最早、也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出现痤疮样皮疹的发病率高达75%~100%。有证据表明,患者出现痤疮样皮疹的严重程度可以从侧面确定癌症患者接受egfr抑制剂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痤疮样皮疹通常在患者接受efgr抑制剂治疗一周后爆发,其临床症状和病灶的分布情况与寻常型痤疮相似,唯一区别是因egfr抑制剂导致的痤疮样皮疹不会出现黑头粉刺。其中,单克隆抗体型egfr抑制剂导致的痤疮样皮疹比酪氨酸激酶受体拮抗剂型egfr抑制剂导致的更严重。
对于轻度痤疮样皮疹患者而言,通常采用治疗寻常型痤疮的外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硝唑、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等。
1%那氟沙星乳膏联合0.25%泼尼卡酯乳膏是目前治疗中度痤疮样皮疹的标准治疗方案。
一项由29名因西妥昔单抗导致的痤疮样皮疹患者进行的公开标签的研究表明,该标准治疗方案可以快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症状。那氟沙星作为抗菌剂的同时还对郎格尔汉斯细胞和角蛋白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泼尼卡酯作为外用甾体类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这样的联合用药可以优化治疗方案的风险效益比。
甲沟炎
因egfr抑制剂导致的甲沟炎的发生率为15%~20%。甲沟炎导致的疼痛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甲沟炎一般不会在治疗前6周出现,但是病灶多发生在大脚趾甲,这样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功能。同时还有可能伴随甲周脓肿和化脓性肉芽肿,滋生的多种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白色念链球菌等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干燥症
干燥症也是egfr抑制剂导致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在大多数服用egfr抑制剂患者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症状。如脱屑、瘙痒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阴道瘙痒的情况。此外,干燥症会加重患者干性湿疹的病情,也有可能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疱疹病毒感染。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牙髓炎。
[1] [2] 下一页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