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企业医药代表资质管理很必要培训要分阶段 -米乐体育官方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caiji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今年,药品流通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分别针对药品流通企业管理人员和药品流通行业各类从业人员制定培训方案,据了解,全国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第一期高级班已于3月开班。在这样的大逻辑下,医药代表的正本清源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具备条件的人从事有条件要求的职业,让医药代表在监督框架之下从业,尽快扭转“医药代表”和“行贿代表”不分的现实,资格和行为规范的管理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事。[1] [2] 下一页。
今年,药品流通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分别针对药品流通企业管理人员和药品流通行业各类从业人员制定培训方案,据了解,全国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第一期高级班已于3月开班。可以想见,医药代表的分类管理、资质审核和培训工作当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资质管理很有必要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下称流通“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要对流通企业的医药代表资质和行为进行管理,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药品批发企业营销人员、药品生产企业和代理企业医药代表的资质管理办法和行为规范,实行持证上岗和公示制度”。对于这一要求,业内人士普遍叫好,认为此乃大势所趋。 长期以来,行业对医药代表的定位已经严重偏离医药代表的实质,九州通集团业务总裁耿鸿武指出,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不仅有必要,而且必须进行”,否则正常的学术推广这一行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华北制药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医药物流事业部业务副总王高俊对此表示认同。从当前国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医药违法典型案例来看,“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模糊、责任意识淡薄、唯利是图等问题已经给老百姓的健康用药带来了诸多隐患。医药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某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药价虚高、药品质量无保障、虚假经营、违规经营等现象。从业人员的素质也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加上国家对从业人员没有太多制度上的约束,导致目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副总经理史万奎看来,流通“十二五”规划的出发点是建立在社会利益和产业健康发展的视角立意的;医药代表的积极面在于传播先进医药知识和技术,通过先进医疗技术教育带动创新医疗手段的普及,最终使更多患者受益。在这样的大逻辑下,医药代表的正本清源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具备条件的人从事有条件要求的职业,让医药代表在监督框架之下从业,尽快扭转“医药代表”和“行贿代表”不分的现实,资格和行为规范的管理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事。 磨合期成本不增 针对药代行为的正本清源工作势必带来企业营销模式的转型,有人担心,磨合期的推广可能会因此受到一定影响,而随着药代资质的逐步明朗化,流通企业将会迎来一波培训潮,期间产生的费用支出也会增加企业负担。对此,业内人士普遍持乐观态度。 耿鸿武指出,实施此政策不会影响推广效果,而且只会使学术推广回归本质,改变目前以“红包”为主的推广模式,发挥出产品和知识推广的真正价值,用于真正学术推广的培训不是简单的成本问题,而是医药企业应该而且必须承担的责任。 “持证上岗和公示不会对企业增加多少成本,如果能真正实施这一制度,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当然会积极配合。”湖北新龙药业集团政策总经理助理汪应军表示。 从实践来看,加强药品从业人员的管理,有利于推动医药营销活动的健康发展。以河北省为例,自2008年11月11日以来,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凡是在河北从事药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和个人都必须纳入“医药诚信管理系统”,凡是“触网”的企业和个人都会有相应记录,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和内部通报等形式,分不同情况,对药品经营企业的不良行为予以公示。公示的主体即不良行为、责任企业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及具体责任人等。公示的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等,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王高俊认为,这个规定自实施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结果来看,并没有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但若缺乏系统策略,此规划演化成为新的“寻租”砝码,就会“为办证而办证,劳民伤财,没有实际意义”,史万奎建议医药企业积极支持这一规划实施的同时,要保持适当的冷静。目前,各行各业的业务人员资格准入管理过滥,实际情况是花几个钱,上几堂课,抄几道题,发一个证,考完发证后,其实仍是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1] [2] 下一页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米乐app官网下载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米乐app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