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是一种专门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是一种专门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伴随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再次兴起,plc发展又将掀开新的篇章。在当前plc产业快速发展之际,我们来看看plc产品在此前一些发展轨迹。
起源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pdp—14,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
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pdp-14
1971年,日本研制出第一台dcs-8
1973年,德国研制出第一台plc
1974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plc
当时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功能都很简单,只有逻辑、定时、计数等功能;硬件方面用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集成电路还没有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cpu以分立元件组成;存储器为磁心存储器,存储容量有限;用户指令一般只有二三十条,还没有成型的编程语言;机型单一,没有形成系列。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最多只能替代200~300个继电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在体积方面,与现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相比,可以说是庞然大物。
中期发展经历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20世纪末期,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
未来plc技术发展整体趋势 1:产品规模向大、小两个方向发展大:i/o点数达14336点、32位为微处理器、多cpu并行工作、大容量存储器、扫描速度高速化。小:由整体结构向小型模块化结构发展,增加了配置的灵活性,降低了成本。
2:plc在闭环过程控制中应用日益广泛
3:不断加强通讯功能
4:.新器件和模块不断推出高档的plc除了主要采用cpu以提高处理速度外,还有带处理器的eprom或ram的智能i/o模块、高速计数模块、远程i/o模块等专用化模块。
5:编程工具丰富多样,功能不断提高,编程语言趋向标准化有各种简单或复杂的编程器及编程软件,采用梯形图、功能图、语句表等编程语言,亦有高档的plc指令系统
6:发展容错技术采用热备用或并行工作、多数表决的工作方式。
7:追求软硬件的标准化。
(来源:工控网(百站))
编辑:系统管理员